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人體六陰六陽十二經絡

人 自出生後,即受後天的呼吸、情緒、飲食與氣候、環境……等因素變化的影響,身體作生理的各種調節適應,以天干、地支之電流,對全身構成十二經絡、十五別 絡、奇經八脈氣歸五臟六腑的經絡循環易經商名歸藏因之而名,而十二經絡六陰六陽隨著出生後的每個時辰、日、月、節氣、四季、年、十年、六十年的周期規律, 作其經脈電流氣或強弱、或盛衰、為一階段性高低電位調整的變化,連綿如山的電流循環易經夏名連山因之而名,是為人出生後五臟六腑十二經絡、陰陽循環運行, 即是易經重卦現像
      
人體六陰六陽十二經絡電位盛衰、強弱、高低電位從出生後之每個時辰、每日、每月、廿四節氣、四季及每年、每十年、每六十年隨天干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陰陽經絡循環重卦現象,此為中醫生理學之主題

經絡的循環變化稱為易經,經絡周而復始的循環變化稱為周易

三陽經氣至卅歲而盡,身體的生長發育至此而盡
  • 出生至十歲     --- 手足少陽三焦、膽經氣所行
  • 十一歲至廿歲 --- 手足陽明大腸、胃之經氣所行
  • 廿一歲至卅歲 --- 手足太陽小腸、膀胱之經氣所行

三陰經氣至六十歲而止。從出生至六十歲
  • 卅一歲至四十歲 ----   手足少陰心、腎經氣所行,
  • 四十一歲至五十歲 --- 手足太陰肺、脾經氣所行,
  • 五十一歲至六十歲 --- 手足厥陰心包、肝經氣所行
三陽經氣所行時是身體臟腑經絡生長發育的階段。
三陰經氣所行時是臟腑經絡生長發育至極點而呈衰萎虛弱的經路歷程。

如此從出生至六十歲,從生長發育至衰老,為身體生化過程循環一甲子完畢,與天地星辰運行六十年起一變化,

人體的出生、生長、發育、強壯、衰弱、死亡精氣神對人體一生的調整變化分為陰、陽二氣的作用:
  • 陽:陽推萬物而起,是為生長、發育、強壯、早上的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陽,陽分為少陽、陽明、太陽三個階段。


  少陽:為氣之始發,雖然稚弱,但為有生機的陽,初生、嫩弱的陽,在時為子、亥,人從出生到十歲為少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膽、三焦經氣的作用。

  陽明:氣已強壯,充滿活力的陽,在時為卯、辰,人從十一歲至廿歲為陽明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大腸、胃經氣的作用。

  太陽:精、氣、神之能強盛,活動能力達到極點為太陽,在時為未、申,人從廿一歲到卅歲為太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小腸、膀胱經氣的作用
  • 陰:陰盡萬物而止,是為趨向虛弱、衰老、或生長發育終止之氣,下午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陰,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三個階段。

少陰:陽氣達到極點,開始收斂,衰弱之初象,在時為午、酉,人從卅一歲到四十歲為少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心、腎經氣的作用。

太陰:陽氣已衰,生長作用遲緩,生長、發育停止,在時為寅、巳,人從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為太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肺、脾經氣的作用。

厥陰:生長、發育之能已絕厥斷,如日沈大地,陽光已不見,期待明日太陽之少陽重生之境,故肝有期門穴為經絡氣行完畢終止,始期之門穴,在時為丑、戌,人從五十一歲到六十歲為厥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肝、心包絡經氣的作用。

要用中醫治病,當先了解中國醫學的基本觀念: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和清水,我們習慣稱之為水清水、火日光、風空氣,生命的維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對生命體地球產生的變化即對人體產生的變化-人為一小天地,發生不適應的症狀,即為生病的主要原因。

在天為日、月、星,在地為水、火、風,在人為精、氣、神,此天、地、人三者是互通、互變的。

       日、火、神-太陽所發射的輻射能,對地球磁場產生的變化,乃為夏天熱,冬天冷的主因,人體的血液含鐵,受地球磁場的變化而生變化,熱脹冷 縮,血液中的鐵份受熱能而將水份蒸發排出為汗,受冷收縮而不出汗,在人體為心臟的作用,心臟神神即表示伸張,在時為夏天。近來氣候大變,因礦藏被大量採 掘,致地球磁場改變,地球磁場的變動,人體心血亦受影響,磁場安定,人心亦安定。

      月、水、精-月亮繞地球而運行,圓缺影響海水的漲潮、退潮,人體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亦受月亮運行的變化影響,在人身為腎的作用,腎藏精,在時為冬天。

     

綜合病的部位、性質、病機、病勢,加以分析歸納,別為某經病證,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

三 陽 證 比 較

三陽分類
證狀
脈象
舌苔
鑒別要點
太陽病
經證
表虛
(中風)
發熱惡風,頭痛,項強汗出。
浮緩
薄白
有汗脈緩
表實
(傷寒)
發熱(或未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疼,骨節煩疼,嘔逆。
浮緊
薄白
無汗脈緊
表熱
(溫病)
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頭痛口渴。
浮數
薄白或淡黃質紅
寒少
口渴脈數
腑證
蓄水
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欲飲,水入則吐,小便不利。
浮數
白滑
小便不利
蓄血
頭痛發熱,其人如狂或發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沉澀有力
舌有紫點
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陽明病
經證
身大熱,汗大出,口渴引飲,不惡寒反惡熱。
洪大浮滑
舌赤苔黃
無燥屎內結證
腑證
日哺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
沉實滑數
黃燥或有焦刺
有燥屎內結證
少陽病
口苦咽乾,目弦,往來寒熱,胸 苦滿,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食。
白滑或淡黃
有半表半裡證



三 陰 證 比 較

三陰
分類
證狀
脈象
舌苔
鑒別要點
虛寒證
惡寒身踡,口中和,下利清穀,手足厥冷,欲寐。
沉微細
白滑
肢厥脈微
虛熱證
心煩不寐,口躁咽痛,胸滿下利,一身手足盡熱,或腹脹便秘。
細數
紅絳
心煩不寐,一身手足盡熱
太陰病
身無熱,手足溫,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痛,口不渴。
濡弱或沉
白滑膩
有寒濕證
厥陰病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上熱證),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寒證)。
弦數或弦緊
淡黃
有寒熱錯雜或厥熱勝復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